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治理正在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数字治理能发挥什么作用?“动态清零”对城市数字化转型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记者记者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
郑磊: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动态”指的是一种有进有出的状态和过程。打个比方,就像那道“水箱放水”的数学题,在无法关闭水阀的情况下,会有新的进水,要允许水箱在某一时段存有积水,关键是要减少进水量,加大排水能力,控制积水规模。“动态清零”也是类似的道理,不是在某个时间和空间完全没有病例,也不是一次性清零,而是“进了水,就排水”,防止大规模的病例“积水”溢出水箱。
郑磊:首先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引起质疑和抱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对关系。
一是空间。比如,现在所作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基于最新数据进行动态更新,目的是让能够动的人先动起来,让能够动的人尽可能多一些,同时让暂时不适合动的人保持静态。一些区在此基础上还在做进一步探索,比如尝试在大型居民区中做“软分隔”,通过原有小区道路、绿化带等自然分隔,将涉疫楼栋及附近居民楼根据实地情况“打包”成更小的封控区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将小区内的其他区域划为管控区或防范区,进行适度放开。类似探索体现了分级分类、有静有动的差异化管理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二是人与物。在人保持相对静止的时候,物资流(食物、药物、必需品)必须要动起来。现在强调加强保供,打通“最后一百米”,都体现了这一思路。
三是大多数人与少数人。在大多数人保持静态时,要照顾好少数特殊群体(老、病、残、孕、幼等),他们合理的就医生活需求要得到保障。此外,保供人员、医护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等,要满足其必要的流动需求,只有他们动起来,大多数人才能更安心、安全地静下来。
其次,要处理好“清”与“封”的关系。“清”不等于“封”,尤其不等于“封死”。“清”的目的是为了尽早恢复常态,让城市恢复生气,让人民过上正常的生活。
第三,要处理好“零”与“一”的关系。“零”指的是病毒,“一”指的是人,我们要清的是病毒而不是得病的人。要尊重阳性病人的基本权利和生活保障,保护隐私,反对歧视,让他们康复后尽早回归社区。
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保障市民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市场流动起来,让社会力量发挥出来,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应急的机制。
郑磊:数字治理,我们有时简称为“数治”,它不是数字和治理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之间的融合转型,既需要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的赋能,更需要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数治”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和治理过程提供支撑,而政策的执行效果也需要及时通过数据来反馈和检验。
记者:关于数字治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数据多跑腿”。在此次疫情中,您认为我们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郑磊:应该说,经过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此次疫情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具体单个条线内的数字化可能做得较好,但是在横向部门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和动态协同上,有些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打通。从纵向上说,数据在层级间的动态流动也还不充分,有些数据上面掌握了,下面却不知道,所以会有居民抱怨居委会“一问三不知”。因此,数据要更多向基层赋能,相关信息应及时告知社区和个人星空体育官方网站,让数据上下流动起来。
要而言之,要实现整体性的数字化转型,而不是一个点、线、面上的局部转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的力量。
郑磊:防疫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总动员,因此要加强最接近老百姓的基层的数字化建设。比如,XK星空体育现在不少居委都在小区里建了微信群,但是很多时候,发的都是截屏或者文字通知,而不是实时在线文档。什么是实时在线文档?现在很多小区团购中用的“接龙”和网络上流转过的“物资互助文档”就是一种实时在线文档,它能够动态反映需求,随时修改增减,多人协同,一目了然。如果要统计相关情况,比如排摸高龄独居老人,或者对保供需求进行统计时,类似应用就比一个个楼组上报要更方便、更快速,也更准确。
郑磊:数字化转型并不等同于数字技术设施建设,拥有了数字技术星空体育官方网站,数字基建全都完成了,也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还要看制度和规则的转型是否跟上了技术变革的步伐,推动转型的制度保障是否力度足够、是否根基稳固。数字赋能不等于数字万能,真正要实现转型还需要其他一些关键能力,比如,组织做好准备了吗?管理理念跟上了吗?法律规则体系健全了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要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不能只靠数字技术的单维度赋能,还需要多维度的、特别是非技术因素的全方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