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认为,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通过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长期涵养,实现以文化人,夯实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支撑。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国历史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种文化传统不仅提高了人的精神文明程度,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积累,今天依然为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着强大精神力量。弘扬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文化。企业家文化不仅包括创新文化,也包括社会责任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弘扬这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文化,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家,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相互信任的营商环境。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的重要要求。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自律,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活动,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促进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前沿一线、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大”字做文章,体现大农业、大科技、大开放、大融合。大农业,即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践行大农业观,就要在确保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各类资源,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大科技,是指提高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贡献率、农业机械化和装备化水平。当前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是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实现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统筹推进前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端技术模式集成、后端适用技术推广,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开放,是指我国农业应更加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供需缺口。大融合,一是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农文旅融合;三是农业产业发展应和乡村文化相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永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学习追赶发达国家,创造了四十多年经济增长奇迹XK星空体育。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则为中国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中国有望通过深化改革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创造新的增长奇迹。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成为中国能否创造新的发展奇迹的关键。第一,最为重要的是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通过政府信守承诺、市场化改革、标志性政策、严格环境规制等措施,切实提升广大投资者、企业家、消费者对于中国经济光明前景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坚定信心,促进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第二,为绿色转型提供强大政策支撑,包括提出绿色愿景和预期、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和价值观、绿色产业支持、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等。第三,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府对资本设置“红绿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第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第五,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对个别国家“脱钩断链”和“小院高墙”的做法,中国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高境界和更大格局,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邵春堡认为,产品是产业的核心,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辅相成。人工智能只有变成产业才有价值。在这方面,我国也有相对优势。第一,我国产业齐全便于垂直大模型对接。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工业经济规模大,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提供了丰富的需求场景和广阔的创新应用空间。垂直大模型将会成为各产业的基础设施,“模型应用,产业先行”也成为业界共识。垂直大模型的行业应用将以其强大的计算和学习能力,特别是通过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增强产业和企业的智能化和自主性。第二,生成式人工智能会成全智能产业。在网络运营、软硬件设备制造、互联网运营现有的三类数字产业之上,很可能出现大模型应用先行的智能产业。研发大模型的240多家企业和单位,会有相当部分参与智能产业。通信互联网企业在大模型探索中,会成为智能产业的骨干基础。第三,生成式人工智能向传统产业扩展得天独厚。我国正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可以借势将创新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品,引入各个产业。加之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通用性技术,极易扩散和广泛应用,它同制造业等方面技术的结合,有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这将高水平巩固和发展“中国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