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举行“河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
3月15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宝岐介绍河北省2023年“三农”工作情况,并解读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晓辰,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孙晨光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主持。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省委一号文件,对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直主要新闻媒体也已全文刊载。今天,我们专门邀请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宝岐先生,介绍我省2023年“三农”工作情况,并为大家解读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飚先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晓辰先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孙晨光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河北“三农”工作的关注支持。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省“三农”发展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效发挥了“基本盘”“压舱石”的战略作用。一是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推行全程精准精细科学管理,全面实施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9682.79万亩,总产761.98亿斤,连续11年超过700亿斤,在大灾之年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习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完成盐碱地专题调查,筛选推广耐盐碱优良品种25个,旱碱麦面积扩大到150万亩。二是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坚持集群、园区、项目一体推进,一大批农业全产业链大项目开工建设,签约招商项目696个,签约引资额1984.9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048.5亿元,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96家、1000家。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持续推进“净菜进京”,“菜篮子”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三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坚持“早宽简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优化,2023年监测范围由2022年的年人均纯收入7300元提高到8300元,监测对象增加到23.5万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产业帮扶和提升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强化,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四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深化,新改造提升户厕40.12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2.7%,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片连线布局建设了一批和美乡村示范区、示范村,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入。接续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六是乡村和谐善治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强化,“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广,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教育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分别达74%、93%。七是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农村灾损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和村内道路修复工作,轻度灾毁农田全部完成修缮,重度灾毁农田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年入冬前全面完成灾毁房屋修缮加固任务,有效保障了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农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结合我省省情农情,制定了《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作为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已正式印发。
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政治站位,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人民群众反映最关切的问题,找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提出了我省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重点任务的硬目标、硬举措,突出细化、实化、可操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实见效。
文件共分6个部分、30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聚焦一个主题、坚持两个确保、抓好三个提升、突出两个强化”。
“聚焦一个主题”,就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三农”贡献。
“坚持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小麦亩产跨千斤、玉米单产提百斤示范行动,带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总产保持在740亿斤以上,坚决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粮食生产任务目标。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行动,分区分类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造一批“河北净菜”生产基地,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再接再厉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二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精准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对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支持。
“抓好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聚焦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养殖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奶业、中央厨房、蔬菜、中药材、精品肉类等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一体推进集群、园区、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领军企业,增强河北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扩大“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影响力。二是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因地制宜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补上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短板,提升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群众所感所及的实事难事,突出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区、示范村建设,示范带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治理模式,拓展农村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功能,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加强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突出两个强化”,一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围绕核心种源、农机装备、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节水等方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步伐,全面提升农机、水利、农业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设备装备水平,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和作用发挥,提升农业创新驿站全产业链服务质量,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农民增收致富举措。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支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和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支持农户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经营项目。深化京津冀劳务协作,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稳定就业规模,多途径帮助农民增收。
同时,文件就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和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并进一步完善了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生态等要素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今年农业农村部已经向我省下达了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613.1万亩,总产764.8亿斤,大豆播种面积167.5万亩;油料面积521.9万亩,均为约束性指标。2月23日,经省政府同意后,我们已经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市。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粮油生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开展耕地用途管控和割青毁粮督查,充分挖掘耕地潜力,确保粮油播种面积稳定、生产安全。以小麦亩产跨千斤、玉米亩产提百斤两大示范行动为抓手,以单产提升、高产高效等项目县为引领,在全省全面总结推广2023年单产提升行动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体系专家、农技骨干、“一村一名农技员”三支队伍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补短板、破瓶颈、挖潜力,落实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领域、各环节增产措施,向管理要产量。推行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适时举办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等系列“田间日”活动,环环紧扣抓好春耕生产、夏播夏管、秋收秋种,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加强优质专用小麦、鲜食玉米、优质谷子、双高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推行高标准农田“以奖代补”项目,支持央企国企、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我省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探索有效路径,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达到450万亩。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实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方案,集中攻关培育一批、筛选推广一批耐盐碱作物品种,探索创新多方投入机制和融资渠道,构建种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盐碱地特色产业链条。
三是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性状评价分析,指导种业企业引进、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强化马铃薯、谷子、甘蓝等3个国家级和12个特色作物省级育种联合攻关,依托20个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集中力量推动育种创新。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和相关企业,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落实石家庄市藁城区、故城县、辛集市、赵县制种大县奖补政策,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品种测试水平。
四是统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种子储备、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落实救灾队伍、物资储备、技术准备等关键措施。强化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协作,加强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应对。积极推动主要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全覆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请问我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
2023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用力守底线、固成果、促提升。我们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坚持“早(及早发现)、宽(宽进严出)、简(简化程序)、实(扎实帮扶)”,制定全省统一的防止返贫工作规程,将监测范围由7300元提高到8300元,监测对象认定时间由30天缩短到15天,畅通农户自主申报渠道,抓好部门预警和基层排查,因人因户精准帮扶。7月底暴雨洪灾发生后,我们迅速开辟“绿色通道”,对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的,做到“五必纳”“三优先”(对因灾导致唯一住房倒塌、饮水设施损毁、家庭成员重伤致残、产业大幅减产、务工就业不稳等5种情形且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恢复的原则上都要识别为监测对象;优先帮助修缮或重建住房和饮水设施,优先落实产业就业奖补政策,优先通过以工代赈、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鼓励参与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省因灾新增监测对象1.2万户2.9万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没有出现因灾返贫致贫情况。聚焦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中的“1+9”重点群体开展帮扶(“1”指一二级肢体残疾人,“9”指白内障、强直性脊柱炎、布病、尘肺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脊柱侧弯、儿童脑瘫、先天性唇腭裂等9类人群),健全特困群体关爱帮扶长效机制。我们不断加大对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倾斜支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狠抓落实,完善省级衔接政策80个。对62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达省以上财政衔接资金108.8亿元,对原45个国定贫困县专项安排新增用地指标2.7万亩。全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保持动态清零。我们持续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深入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三年行动,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消费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助政策,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个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0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
今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修订我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规程,强化筛查预警,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全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通过“绿色通道”先行帮扶救助。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探索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二是持续增强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推动优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多措并举推动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稳岗就业、持续增收。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衔接资金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对脱贫地区帮扶支持。对62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加大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支持力度。深入推进“百企联百县”行动,动员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中来。
请问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方面,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哪些具体举措?
农村硬件重要,软件同样重要。我们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始终要坚持软硬结合、塑形铸魂,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村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主要提出四个方面工作举措。
一是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干部下沉,优化驻村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持续开展“争先创A”行动,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特别需要指出,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级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
二是持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切实发挥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阵地作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标准化建设镇村两级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开展“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建设年、“戏曲进乡村”“冀农乐”系列农民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抓好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方面,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以此引领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典型选树宣传活动,通过表彰农村凡人善举,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带动群众。
四是扎实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和突出问题系统治理,推动信访形势持续好转。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持续打击处置农村和非法宗教活动。深入开展农村道路、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请问我省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点部署?
今年我们部署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聚焦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畜禽养殖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一体化推进集群、园区、项目建设,推动一批规模种养、精深加工、仓储保鲜等延链强链补链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引导资本、人才、土地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培育一批彰显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提高特色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五大千亿级工程和灾后重建等重点领域,引进落地一批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立项开工,提高项目投资率。制定主导产业投资指引,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完成农业项目签约引资额180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10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建设高水平“菜篮子”产品基地。持续推动菜蛋肉奶等“菜篮子”产品稳产提质。以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为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规模化园区。加快老旧设施改造,新建一批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或植物工厂。与北京共建150个以上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打造100个“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净菜进京。四是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开展农业产业化创新先行县创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五是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4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全产业链科技支撑水平。做大做强15个优势种业企业建设小型种质资源库、创新联合体和商业化育种中心。开展金融支农,规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进乡镇金融服务专员试点建设。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向农户提供机耕机收、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统一购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今年,我们将在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河北乡村发展实际,按照“分层分类、梯次推进”的原则,引导全省所有行政村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和阶段性建设目标,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立足区域和村庄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地理风貌、区位禀赋,因村施策、补齐短板、提档升级,选择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路径,提高村庄宜居宜业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第一仗”。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第一仗”,从人民群众所感所及的“脏乱差”问题清理整治这件实事入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探索推行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奖补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农村“黑水”“灰水”一体化处理有效模式,力争年内全省村庄环境显著改观、干净整洁。
二是实施好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围绕水、电、路、信、房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谋划实施供水水质提升、电网巩固提升、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入户道路硬化、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等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同时,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公共服务弱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养老机构转型提升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发展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实施综合服务站示范提升工程。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重点抓好和美乡村建设。将和美乡村示范区、示范村作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经自下而上申报推荐、专家评审、按程序报审研究,围绕环京津、雄安新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滹沱河沿岸等重点区域,共布局建设9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示范区将围绕区域主题特色,连片布局公共设施、特色产业,统筹区域整体风貌设计、重要节点打造,明确重点项目和建设时序,做到规划科学、连片建设、梯次推进、整体提升,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年底前将择优认定200个左右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示范引领全省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是健全科学有效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的机制,省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逐级建立稳定的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和美乡村示范区倾斜集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研究出台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和示范区建设指引,指导全省分区分类、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立统筹推进机制,紧密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所感所及,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人居环境、公共设施、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XK星空体育。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与省农业农村厅宣传中心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