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 宣布获得 B 轮 6.75 亿美元融资,其背后投资者包括 OpenAI、微软、英伟达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经过这一轮投资,Figure AI 的估值已经达到了 26 亿美元——作为一家 2020 年刚刚成立的公司,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估值暴涨、并能被这么多巨头押注,Figure AI 这家公司究竟什么来头?
Figure 成立于 2022 年,在创立不到一年的时候,就迅速披露了旗下第一款产品「Figure 01」,一个会走路的人形机器人。
今年 2 月 20 日,这家公司对外展示 Figure 01 的最新进展,在视频里,这个机器人已经学会搬箱子,并运送到传送带上,但速度目前只有人类的 16.7%。
对于这样的速度,评论调侃声不少,比如,「走路姿势和拜登一模一样,对于机器人来说还不错。」抑或,「我目前正在做类似的工作,希望这家伙不要加快速度。」
还有人质疑道,「用轮子代替机器人腿来完成这项任务不是更好更快吗?如果不这样做,是为什么?」
为什么?这家公司的野心很大,目标是开发自主通用型人形机器人(Autonomous General-purpose Humanoids),旗号是要解决劳动力短缺,代替人类做不受欢迎或危险的工作。对它来说,轮式机器人不足以具备双足行走的复杂性和自由度,更不符合一个完美的科技幻想。
「我们公司的征程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该公司称,「我们面临着很高的风险和极低的成功机会。然而,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有可能对人类产生积极影响,并建立地球上最大的公司。」
一个只能执行特定任务的机器,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但一个可以服务数百万种任务的人形机器人,还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而这就是 Figure 的目标。
据 Figure 创始人介绍,在系统硬件上,现在团队的任务是开发拥有人类机体能力的硬件,机体能力根据运动范围、有效负载、扭矩、运输成本和速度衡量,并将通过快速的开发周期持续改进。
在 AI 利用方面星空体育app下载,Figure 计划使用机器人的传感器数据训练自己的视觉语言模型,以改善语义理解和高级行为。在今年 1 月初,Figure 01 学会了做咖啡,公司称,这背后引入了端到端神经网络,机器人学会自己纠正错误,训练时长为 10 小时。
今年 2 月,据彭博社称,亚马逊 CEO 贝索斯通过他的公司 Explore Investments LLC 已承诺投资 1 亿美元,微软将投资 9500 万美元,而英伟达、亚马逊公司关联基金各提供 5000 万美元。
还有其他科技公司也参与其中。英特尔公司的风险投资部门投资 2500 万美元,LG Innotek 提供 850 万美元,三星的投资集团承诺投资 500 万美元。
据称,微软和 OpenAI 是最初的主要投资者,OpenAI 曾考虑收购 Figure,现在选择投资 500 万美元,这些知名公司帮助吸引了其他实体的资金支持。累计下来,坊间预计 Figure 最新一笔融资将达到 6.75 亿美元,超过了其最初寻求的 5 亿美元。
Figure 的「找钱」能力可以说很强。不到一年前,Figure 才进行了一轮 7000 美元的 A 轮融资,当时融资消息发布之际,Figure 刚刚从隐秘状态中走出。
当时,Figure 在人工智能、控制、操纵、感知和商业运营等领域招聘人才。首席执行官 Brett Adcock 称:「我们希望我们是首批将一种真正有用且可以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形机器人引入市场的团队之一。」
Figure 当时表示,公司在成立一年内已经完成了「Figure 01」的自主人形机器人的阿尔法原型的构建、集成和测试,并且确定了机器人在制造、航运和物流、仓储以及零售等面临迫切劳动力短缺的行业中的应用。
创始人强调在商业化中迅速迭代的重要性,「我们的商业计划是尽快实现收入。老实说,这意味着做一些技术上更容易的事情。」最早的一轮资金用于测试早期的仓储解决方案。
「公司的目标是将人形机器人投入到劳动力中,我们相信仓库中的结构化、重复性和经常危险的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首次应用。」
Figure 总部位于加州硅谷的圣尼维尔,截至去年拥有约 50 名员工,团队涉及人工智能、操纵、感知、机器人控制、软件、电气和机械工程等领域。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 Brett Adcock,在伊利诺伊州中部的一个三代农业农场家庭出生长大,是个连续创业者,有 20 年的时间都在创办科技公司,前 15 年在互联网/软件领域,最近 5 年是在人工智能和硬件领域,整个职业生涯中创立过至少 7 家公司,其中一家以 27 亿美元的估值上市,一家被 1.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2013 年,26 岁的 Brett 创立了 Vettery,一个线上人才市场公司,该公司在 2018 年以 1.1 亿美元的价格,被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之一 Adecco 集团收购,后来改名为 Hired。
公司被收购后,在 2018 年,他又创立了 Archer,一个电动航空公司,主要开发一种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用于城市空中移动,可以理解为美国版的亿航智能。成立至今,Archer 这家公司筹集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资金,与美联航签署了 15 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并在 2020 年以 27 亿美元的估值上市。
不过,在 2022 年,Archer 股价较最高点腰斩,至今尚未回到最高点,处于净亏损阶段,很多精力都花在合规性和测试计划阶段。也是在这一年,Brett Adcock 保留他的大股东身份,卸下公司职务,又开始重新创业,成立了 Figure。
Figure 正式创建后,Brett 放言称,「我相信 Figure 有潜力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据称,Brett Adcock 本人自己投了不少钱作为启动资金,部分用于招聘一些关键人物,组建团队,包括研究科学家 Jerry Pratt 担任首席技术官,前波士顿动力/苹果工程师 Michael Rose 担任机器人控制主管,还有来自苹果、特斯拉、谷歌和丰田研究所的其他人员。
基于先前的创业经验,Brett 不吝于承认自己擅长找钱。Figure 成立短短两年就能获得那么多巨头押注,先前的创业历程都做了铺垫,据他看来,「一个高增长公司成功的概率,取决于筹集资本的能力。」
他甚至直接公开了自己的融资经验,并发明了一个所谓的「筹款公式:(匹配投资者*联系)*想法*(1+品牌吸引力)=投资者会议数量」,称这个公式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帮助筹集了超十亿美元的资金。
在创业早期,他自认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经过无数次的演讲,我找不到一个真正的风险投资者愿意投资。」据 Brett 自述,有一段时间,在美国纽约,他不得不借钱付房租,负债累累,一文不名,公司也没有找到产品市场适应度,被几乎所有的科技投资者拒绝过。
即使如此,在过去十年里,他表示「做了成千上万次的投资者会议,创作了几十份投资者提案。」并感受到,「筹资就是要与 200 个投资者交谈,找到愿意为你打赌的那个人。在这些努力中,我总是遇到很低的转化率,筹资从来都不容易,这是非常正常的。」
他还强调自己会寻找「领头」投资者,因为「一旦你得到第一个领头投资者的肯定,那么其他投资者对你的兴趣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对于自己创办的公司,Brett Adcock 还有个观点,「工程师才是真正的建筑师。」据其称,Figure 现在没有产品经理,工程师对自己的时间表和可交付成果负责。他认为,「产品经理负责交付成果/产品,而产品经理自己却不是实际构建者时,会是一种矛盾冲突。」
至于为何选择创建人形机器人公司?他认为这个领域的正确时机已经到来,他对机器人也有所着迷,童年接触了阿西莫夫等科幻作家的作品,《星球大战》和《终结者》等电影对他有一定影响。
他认为,机器人应用可以从制造业、仓储等开始,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最终承担更高级的任务,乃至在外太空工作,「我真的相信人形机器人将会殖民其他星球。」
「我的雄心是用 30 年的视野来建立这家公司,投入我的时间和资源,最大化地影响人类。」Brett Adcock 称。
在对 Figure AI 的押注中,可以看到的是,伴随 AI 热潮,科技巨头对机器人这个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重燃热情。
「AI x Robotics(人工智能 x 机器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Brett Adcock 表示,人形机器人研发是软硬件一体的过程,LLM(大语言模型)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大脑,是软件层面的重要补足,让机器人能够从语义层面理解世界,理解和回应用户的需求和指令。
机器人技术与 AI 是相互关联的领域,AI 可以被用于开发新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而机器人能与真实的物理世界进行互动,收集数据,继续训练 AI,不断创造反馈循环。
Brett Adcock 称,为了让人形机器人的操作技能、高级行为和感知策略更加成熟,他们需要将这些机器人投入到企业劳动力市场中,并建立一个全面的 AI 数据管道(AI data pipeline),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他在一档播客节目中提到,2023 年大家持续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在模型训练和规模拓展中,一旦互联网上没有足够的文本用来训练新一代模型,AGI 是否还能实现。在他看来,「通过人形机器人与环境互动来获取人类数据,并用视觉语言模型来理解和处理这些数据,可能会是能持续推进 AGI 研究向前的一个主要途径。」
「长远来看,软件会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Figure 作为一家专注于 AI 的公司,以后会有一个庞大的 autonomy 团队,并且研发出关键的 AI 数据引擎。」据其称,打造 AI 数据引擎,也是驱动 Figure 产品尽快投入市场的动力,因为只有投放到真实的市场,才能收集数据,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
另外,人形机器人可以集体学习,一个机器人的知识能与整个机器人队伍共享。「一旦我们成功地教会一个机器人如何成功地卸货或处理特定情况下的箱子,整个机器人队伍都会学到这个技能。」
但据 Brett 称,目前制造 Figure 机器人更大的挑战实际上还不是软件,而是硬件,市场上缺乏好的驱动器、电池、控制软件和中间件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几乎都是自己制造下一代机器人的电子元件」。
商业化过程也不容易,「整个人类历史上,我们还没有见到成功商业化的人形机器人。」Brett 表示,「我们的第一批应用将集中在制造业、航运和物流、仓储和零售等劳动力短缺最严重的行业。」
目前,Figure 在商业化机器人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今年 1 月,Figure 宣布与宝马制造公司签署商业协议,将 AI 和机器人技术整合到汽车生产中,部署在宝马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斯巴达堡的制造工厂。
这是 Figure 自 2022 年成立以来签署的第一份商业协议。该公司没有透露宝马将使用多少机器人,但据 Brett Adcock 称,合作将从小规模开始,如果达到绩效目标,将会扩大。
事实上,从本田到现代等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尝试使用机器人在装配线上执行重复和危险的工作。另外,特斯拉还在去年底发布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Optimus Gen 2。凭借特斯拉的制造实力,许多人认为特斯拉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
科技巨头也不乏相关动态。亚马逊支持的 Agility Robotics,在该公司的一个仓库进行了机器人测试。Google DeepMind 发表了机器人研究,他们对 LLM(Palm 2-S)进行了微调,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快地从人类互动中学习。英伟达正在启动一个名为「GEAR」的机器人研究小组,其主管称「2024 年将是机器人技术之年」。
伴随 AI 热潮,机器人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重获关注,微软、亚马逊、谷歌、英伟达、OpenAI 和其他 AI 机器人初创公司都已投身其中。
有了 AI 的加持,人形机器人是否能摆脱华而不实的噱头演示,或许尚有距离,但相较昨日,更多资金、幻想家和实践者正在涌入这一领域。星空体育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