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2023年,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最新的指导政策出台,政府和运营商的资金在保障民生的同时也在往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向倾斜,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在逐步恢复,整体投入逐步复苏,制约行业未来发展的短期不利因素得以改善。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国家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从长期来看,国内在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会持续增加。海外国家的相关市场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业务已基本恢复。
2023年我国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连接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较快增长。电信业务收入平稳增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较好增势。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稳健发展,新兴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算中心等)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收入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上年的15.2%提升至15.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3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666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63亿户,全年净增7,153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5.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1、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电线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2、移动电线G用户规模占比近半。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线亿户,占移动电线、移动互联网流量较快增长,月户均流量(DOU)持续提升。2023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3,015亿GB,比上年增长15.2%。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6.85GB/户-月,比上年增长10.9%;12月当月DOU达18.93GB/
蜂窝物联网用户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3.3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87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达57.5%。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芯片、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全球算力网络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算力产业市场规模约535.18亿元,同比增长55.28%,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628.11亿元。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大幅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53.85亿元。
我国对算力的需求迅猛,包括超算、智算、通用算力以及边缘算力等方面,促进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2023年算力总规模将增长至197EFLOPS。
随着千兆光网、5G、物联网、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相应配套的网络可视化以及安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强烈,为网络可视化市场以及安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公开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保持较快增速,整体市场规模为5,631.8亿元,同比增长20.3%;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仍将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的价值持续释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大数据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加深入地融合,落地更多的业务场景,更好地支撑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数据已经成了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对底层的数据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要求,从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处理,再从数据的分析到数据的应用,直到数据的治理和管理,大数据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新的理念、技术、模式层出不穷。
在国家和政策层面,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当前大数据也正在创新中不断实现突破和跃升。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大数据IT投资规模有望达到43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8%,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5%,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加持,让大数据更好地“活起来”;另一方面,大数据在金融、政府、制造、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让大数据更好地被“用起来”。大数据产业正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更大的潜力。同时数据资产入表可以促进企业和组织对其所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进行确认,将数据资源进一步转化为数据资产,并加速数据资产化的进程,让数据资产成为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动力和保障。
随着“数字中国”顶层规划的发布,“数字安全”成为整体框架中重要一环,同时,“数字安全”的定义也已超越传统网络安全范畴,涵盖了数据安全、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更多的安全领域。
2023年,国际环境变化更加剧烈,在通胀压力继续攀升、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供应链挑战加剧等多重冲击下,数字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数字安全成为大国角力和科技竞争主攻方向的趋势更加明显。国内市场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整个数字安全市场规模增长逐渐放缓,传统网络安全市场呈集中趋势,新兴安全市场较传统网络安全业务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增速较快。展望未来三年,数字安全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更加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基础愈加稳固,数字经济加速将给数字安全产业注入新动力300152),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更多数字安全板块将涌现出来,预计数字安全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行业数字化建设的加快和数字安全需求的变化,安全产品向软件形态与服务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安全软件产品及安全服务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从行业结构分布上来看,政府仍旧是销售额占比最大的行业市场,电信、金融行业齐头并进,市场规模相差无几。此外,医疗、教育、制造、能源、交通等行业对数字安全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数字安全投入逐步上涨,增速较快。2023年我国数字安全市场规模约为998.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8.5%。
1、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政策的明朗,数据安全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产业发展规划出清晰路线;《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规定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范围、条件和程序,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体现出维护数据安全的国际视角。此外,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有利于加快国内数据流通,有助于快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随着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等不断被催生出来,而各类企业在开发数据产品以及数据产品上架时,就面临着各种数据合规和安全挑战。可以预见,在数据安全相关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日趋完备的“双轮”驱动下,相关行业对数据安全的投入将持续增加,数据安全产业将迎来增长爆发期。
2、碎片化的安全产品将通过平台来进一步整合。随着企业业务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原来碎片化的安全能力开始向集约化、整合化、平台化转换,不同产品方案进行整合,通过平台的搭建,将离散、碎片的安全能力最小化、组件化集成于平台之中,更好地匹配业务逻辑和特性,真正实现安全能力整合的要求。此外,孤立的安全产品对应了很多不同的安全供应商,不同供应商之间的产品存在难以协同、接口众多的情况,使得系统更容易出现漏洞,从而产生更多的暴露面。因此,当企业建设了安全平台型产品之后,其对应的安全供应商之间也会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安全运营效率。
3、生成式AI给数字安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生成式AI如何应用到安全攻防领域,以及由大模型带来的安全问题等,都将成为行业热点。比如将生成式 AI应用到威胁分析和响应领域,通过对网络流量、安全告警等数据进行深入且实时的安全分析,以 AI安全助手作为工具,协助安全专家甄选出真实有效的威胁告警,并生成相应的响应策略,从而大幅降低安全运营难度,提升安全运营效率与能力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生成式 AI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更先进的 AI风险与安全管理工具来更好掌控大模型的使用情况,检测大模型自身安全风险、服务商风险以及大模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泄露风险、数据跨境风险、用户及设备风险、业务安全风险等。因此,AI大模型风险管理也将成为行业趋势热点。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政企数字化转型及数字安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的发展和政策的调整,坚持传统市场投入的同时,也同时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新方向拓展,从市场需求侧出发研发和迭代优化对应产品,持续保持并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唯一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为构建更数字、更安全、更健康的世界,专注于数据提取、数据融合计算及在数字安全、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的应用,主营业务为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网络内容安全、大数据运营、数据与网络安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产品的安装、调试和培训等技术服务,为政府、运营商及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专业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公司产品分为五大体系,分别是宽带网产品(包括传统宽带互联网汇聚分流产品、网络洞察矩阵和安全加速器等)、移动网产品、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大数据运营产品(包括数据中台、智能数仓、主数据等基础架构产品及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中的特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经营管理数字孪生、审计风控、数据工程、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管理等)、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包括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及服务等),覆盖了网络空间数据提取、数据存储和计算、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应用及安全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
宽带网产品用于互联网流量分析领域,对网络层、传送层流量进行原始数据采集、深度检测、分层解析、按需筛选,与其他系统配合可实现对网络运行质量、协议标准、承载业务的监测统计,以及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预警分析及处置,实现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宽带网产品从产品形态上可分为机架式、盒式和虚拟化等形态,可根据客户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运营商、政府单位以及大中型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行业内重点业务需求,对宽带网产品进行功能改造和优化;推出新一代国产化自主可控产品架构及方案,并成功通过相关部门测试,提供适配各种轻量级场景的精细化多处理单元,开放接口实现软硬件解耦,并支持堆叠式分布式部署。对汇聚分流、精细化分流、应用探针、信令解析四类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功能模块的组合更加便捷灵活;5G信令及流量解析产品以及5G精细化分流产品进一步成熟,并商用落地;应用探针产品功能升级,扩展了针对有害互联网流量的旁路处置功能;结合公司AI创新赋能实验室的大模型能力,大幅拓展自定义及加密应用识别、解析能力;推出可视化运维产品Mano,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更加全面的运维监测功能,直观呈现流量指标、数据质量、系统性能状况,提高整网的可视化运维能力;提前布局液冷散热技术,完成样机研制和发布,并完成专利申请。
针对政企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网络流量可见性不足和网络可用性问题,公司推出了网络洞察矩阵和安全加速器产品。网络洞察矩阵旨在构建一个统一的流量采集分发平台,支撑安全监测和性能监测工具部署,解决混合IT架构下流量可见性有限、工具过载和隐私数据暴露等问题,显著提升运维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安全加速器则简化了企业关键网络出入口的安全防护架构,通过构建安全资源池编排区域,赋能安全工具以加密流量可视化、可编排性和资源池化等功能。产品已在政务、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落地,得到了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规模性突破。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能力,积极拓展市场,帮助全球客户提升网络监测、网络运维和数据监管的能力。
移动网产品用于无线信号分析领域,针对电磁空间信号及移动网空口信号进行频谱采集、信号解析、数据提取等处理。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固定式、移动式等形态,支持单点部署和组网部署,主要应用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空口信号采集分析产品的迭代优化,为更好满足国内及国际市场2/3/4/5G多制式场景需求,针对固定式/移动式产品完成了软硬件平台重构优化,推出了多制式融合的一体化、小型化固定式采集产品,多制式融合的一体化便携型移动式采集分析产品,以及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度更高、性能更优的车载型移动式采集分析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全场景适应能力。面向海外复杂多变的移动网络环境,推出全新一代便携/车载型移动式采集分析产品,对主设备、操作后台、天线阵进行了全面优化设计,大幅提升了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针对室内、室外多应用场景下的电磁空间监测产品,公司在产品功能和界面交互层面持续进行优化,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丰富且易操作的解决方案。在重点场所电磁信号检测方面,为更好的满足5G终端检测需求,公司发布了支持5G终端发现功能的智能临检一体化设备,融合多模块信号分析工具提供专业的检测分析能力。在长时监测方面,微型检测模块产品规模化商用落地,针对宽频无线信号分析产品,推出新一代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硬件方案,满足政府部门国产化需求。
网络内容安全产品采用协议识别、网络日志分析、网络内容深度智能分析等技术,提供全面精细的信息安全监控、网络行为监管、网络事件智能分析,实现动态、多层次的网络内容安全管理,达到监管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和维护网络内容安全的目的,帮助客户实现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聚焦产品力的提升,以架构优化和业务拓展为目标,完善公共组件业务平台,提高协议识别的深度和广度,优化网络内容分析技术,提升了业务适配的灵活性。针对客户的业务需求,完善了网络流量分析系统,优化了元数据解析技术,提高了前端还原性能,提升了系统的实战效果。公司推出运营商网络质量监测系统,有力地提升了综合平台的应用效果和客户满意度。优化了运营商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系统,实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使用的集约化、高效化,获得客户认可。引入AI大模型能力,AI赋能电信网及互联网诈骗防范分析系统,加强对电信网及互联网相关涉诈电话及网络流量的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及处置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客户好评。针对国际反诈严峻形势,及时面向海外客户推出了电信网反诈方案,包含从数据采集、分析、研判及处置,有效契合国际反诈整体态势。
大数据运营产品主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汇聚接入、数据标准化治理、数据分析挖掘与数据业务应用开发等功能,产品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行业客户,提供数据中台、智能数仓、主数据管理及行业大数据业务分析应用,打造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系列产品,为企事业单位的 “智改数转”提供重要支撑。
报告期内,大数据运营产品体系取得了进一步完善。产品组合涵盖了基础的数据底座,包括先进的数据中台、智能数仓、指标管理平台、主数据和数据资产管理;以及针对企业数字化经营管理的专业应用解决方案,如经营管理数字孪生、数字审计与风控、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管理。
在数据底座方面,公司产品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对标国内数据管理成熟度权威模型(DCMM)进行全产品演进与信创适配,并且成功通过了DCMM的三级认证。同时,公司研发了业务数据地图和指标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业界领先的产品组件,并在多个项目中得到客户认可。
在数据应用层面,公司率先提出了全流程、线上化的“数据工程体系”,通过状态可视化、过程可视化和风控可视化三大体系,以及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经营应用矩阵。“数据工程体系”提供了一整套端到端的数据建设方案能力,并以其高可落地性和高可操作性,解决了客户在数据建设方面的难题。同时,数字化审计和数字化风控产品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数字化审计平台产品在2023年获得了工信部信通院首批唯一的产品卓越级(最高级)认证,以及工信部信通院首批“高质量智能审计工具目录”等殊荣。
在知识库建设方面,公司依托传统AI和大模型能力,研发的知识库管理产品进行了多个局点的试用,并得到用户的积极反馈与好评。此外,公司与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在AI技术领域的长期产学研合作,不断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建设,持续提升客户数据价值挖掘能力。
目前,大数据运营产品已经在制造业、石油化工、交通、创投、勘察设计、审计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并将不断在既定航道深耕,加强行业的理解与深入建设,为众多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除了需要面对传统网络安全问题,还需要面对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及数据安全问题等新的挑战。公司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主要聚焦于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产品及服务。
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主要面向政府、事业单位、工业企业等用户,提供资产管理、脆弱性评估、安全监测预警、攻击面/暴露面监测、威胁情报等轻量化星河安全管家服务以及本地化威胁检测与响应服务,为用户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安全即服务(SECaaS)的产品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安全运营能力,专注于下一代网络安全运营中心(XDR)、终端威胁检测与响应平台(EDR)等产品的研发,持续打造新一代网络安全运营服务模式——星河云安全SaaS服务。公司创新性将MSS安全服务与网络安全保险服务相融合,正式发布江苏省首个网络安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等行业落地应用。
数据安全产品与服务: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核心资产。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公司致力于提供全面的数据安全产品及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创新与突破,对原有产品与服务进行了全面升级,发布下一代数据安全运营中心(NG-DSOC)产品。NG-DSOC全面对标数据安全成熟度模型(DSMM),指导用户开展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帮助客户自定义安全运营指标,实现数据安全的精细化运营。基于公司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的经验,在数据资产梳理、数据安全治理阶段,NG-DSOC依托大模型等技术,实现数据资产的自动化分类分级。在数据要素流转阶段,NG-DSOC的数据安全流转功能将重要数据与用户身份权限充分关联,持续对数据流转各环节进行监测,实现数据流转态势的可视化,并通过引入先进的安全算法,实现对各节点数据安全风险的精准识别与快速响应。同时,NG-DSOC致力于打造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生态融合,内置的能力组件中心支持对第三方数据安全原子能力进行“可插拔式”管理,为各原子能力提供统一的安全策略配置,从而实现数据安全的自动化编排与响应。目前,公司数据安全产品及服务已经在金融、运营商、政务、医疗、工业制造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针对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依托大模型与深度学习关键技术,重点优化数据分类分级算法;同时通过数据与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将安全运营各个关键节点工作指标与运营能力进行串联,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闭环。
公司主要采用产品自主研发和市场自主拓展的经营模式。在产品方面,围绕市场需求,紧跟前沿技术,加强产品研发,积极扩大产品种类,增强各个产品间的协同效应,加强与其他厂商的方案合作,形成综合解决方案,提高行业竞争力。在销售方面,确立“直销+经销”的销售模式,加强渠道体系建设,在加大销售团队建设和管理力度的同时,积极加强与行业生态伙伴之间的合作,共同拓展并扩大在行业领域的覆盖面。在生产方面,坚持以销定产并保持适当安全库存的原则,采取自行生产和委外生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一采购、层层检测的模式,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公司进一步深耕细分市场,挖掘客户需求,深入贯彻“以终为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渠道体系建设,分区域、行业及产品积极拓展生态伙伴,加大渠道及配套服务网络的铺设力度,覆盖省、市、区县市场,不断优化完善市场布局,扩大业务受众范围。此外,针对政企网市场拓展,公司通过独立开展销售渠道建设,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已经成立了政企市场渠道管理部,为产品在政企领域通过渠道快速触达客户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公司坚持积极稳健的经营策略。在海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公司积极提升“出海”能力,加强与客户的周期性沟通交流,同时积极开展现场功能测试验证,展示产品功能和方案价值。此外,公司面向海外积极推广政企业务的新方案新产品,并且为更好地服务全球用户,在新加坡设立了子公司作为服务全球政企市场业务的中心。在海外销售策略上,公司加强新市场新行业的开拓力度,深化新产品新方案的推广力度,巩固和国内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的经营。
公司着力提升品牌行业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公司业务所涉及行业的规范制定、方案推介、技术交流等活动,投身行业建设发展;同时,公司为了持续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组建了一批投身于“智改数转”的数字化领域人才队伍,并通过行业交流、趋势研究、市场解读等各种形式输出专业化的产品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取得荣誉如下:凭借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产品体系、专业的服务团队,强势入围《CCSIP 2023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全景册》(第六版)中54项细分领域。同时,公司获得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颁发的《2023年江苏省质量信用AAA级认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安全推进计划”成员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铸网”实网演练优秀技术支撑单位、车联网安全工作专班年度优秀支撑单位等。公司旗下产品也荣获了多项荣誉如:①由DAMA(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主办的2022年DAMA数据治理奖年度评选,OceanMind海睿思数据中台荣获“2022年度DAMA数据治理优秀产品奖”②大数据智能审计分析监管系统”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内审数字化产品技术能力评测,获评“卓越级”(最高级);③公司“OceanMind海睿思数据智能平台”、“网络洞察矩阵及安全加速器”产品成功入选《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产品及服务全景图(2023)》。④“面向电信互联网行业的数据安全治理解决方案”在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网络数据安全赛道上荣获银奖;⑤“安全交付及流量可视平台解决方案”荣获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成果银奖。
报告期内,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大力拓展品牌知名度的打造,积极参加多个领域的展会活动、行业论坛、技术交流等,如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023中新(苏州)数字金融应用博览会、2023南京软博会、2023保密科技产业发展与应用交流会暨产品博览会、安全保险数字经济论坛等,在国际上也多次亮相ISS WORLD Asia、ISS WORLD MEA等国际性展会并持续通过各渠道积极宣传和展示公司动态及业界动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23年,政府、运营商和企事业单位在基础网络建设、网络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投资建设需求逐步释放。结合内外部形势,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需求在2023年进一步落实,国内主要行业客户的部分相关项目已中标或签单,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显著。在海外市场,公司持续增加投入力度,随着客户需求逐步释放,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效率显著,业务开展呈上升趋势,并实现多个空白市场突破。
长期来看,数字中国全面赋能,离不开“数字底座”的持续夯实。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对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建设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相应的项目建设、扩容升级投入也将上升。5G、千兆光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算中心、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安全等新技术新业务将持续保持热度,相关领域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2023年7月15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习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网信部门要忠于党和人民,勇于担当作为,善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亮剑,甘于拼搏奉献,为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将数字安全提高到战略层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涵盖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为保障国家安全、公民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我国的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涵盖了网络安全软硬件、服务等多个领域,崛起了一批网络安全公司服务于政府和企业,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应对种种新型网络威胁。虽然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网络空间的安全挑战仍然不断增加。网络攻击日益复杂,网络犯罪活动也在增加。综合来看,我国需要继续加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建设,持续优化法律法规体系,积极促进政府与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与稳定。
因此,公司业务受益于数字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行业发展带来的流量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其中信息化发展主要指标要求“到2025年,全国5G用户普及率将达56%;全国网民数量达12亿人,千兆及以上速率的光纤接入用户超6,000万户。”,在国家“十四五”期间,5G网络应用的普遍化,5G用户数量的海量增长,以及高带宽光纤入户的普及,将催生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增长。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公安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警务基本实现,智慧公安逐步呈现,公安信息化发展实现大跨越,公安工作现代化得到大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强力支撑”,规划提出了公安信息化建设从“数字”到“智慧”演进要求,指出了“智慧公安”的建设策略目标。
“十四五”信息化建设期间所产生的数据爆发也为智慧警务带来一定挑战,诸如:5G网络中犯罪行为的发现、新型车联网场景下的车辆监管与交通执法、5G物联网卡违规滥用犯罪的监管处置等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十四五”期间,面向5G移动网的数据采集、5G宽带网的流量分析,海量警务大数据的分析挖掘等智慧警务场景,将进入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采集、宽带网流量分析等方面将进入刚性需求建设阶段,同时为了应对5G 带来的庞大数据量,智慧警务中大数据及 AI赋能的应用将更广泛、更成熟,势必进一步提高立体防控、应用指挥、移动警务、智能交通等公安业务实战能力及效果,助推智慧公安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2023年2月15日,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计划聚焦社会公共安全,以强化公安实战能力为导向,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推进公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技术研发布局,持续深化高新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创新集成应用,打造公安科技创新体系,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3年5月15日,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召开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认真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技兴警战略,对推进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进行部署。公安部要求,公安机关要以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在部部合作基础上叠加部省联动,建立条块融合、多跨协同的科技兴警工作新格局,不断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行动,按照“国家平台为龙头、部级平台为主体、地方平台为支撑”的建设思路,推进各级平台有序建设与稳健发展。要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实施行动,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应用技术攻关、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提升项目组织效率、完善技术遴选分类机制等,集约打造高精尖科技手段。要深入组织实施“科技兴警521人才计划”,坚持内部挖潜和外部统筹、自主培养与借力引智相结合,持续带动公安科技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兴警221示范工程”为标杆,以点带面推动科技兴警战略全面实施全域覆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2022年底,国务院发布“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提出20条政策举措。“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将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603138)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由国家发改委管理,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2023年12月3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十二条主要任务,包括: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健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畅通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机制、规范数据资产销毁处置、强化数据资产过程监测、加强数据资产应急管理、完善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和报告、严防数据资产价值应用风险等。
因此,公司业务受益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挖掘、业务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开展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在国家整体规划指导下,《网络安全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个信息保护法》等政策法规逐步落地,我国安全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从“立”向“行”演进。
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潜在巨大作用。
2022年12月8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2023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要求向境外提供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应当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保障数据出境安全。
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该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要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丰富数据安全产品,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支持发展定制化、轻便化的个人数据安全防护产品。培育数据安全服务,鼓励数据安全企业开展基于云端的安全服务,有效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202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我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普遍提高,重点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重点场景数据保护水平大幅提升,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数据安全政策标准、工作机制、监管队伍和技术手段更加健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服务和人才等产业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同时,报告期内,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及监管单位陆续推出了在公司所涉及的细分领域的数字安全行业政策。
在医疗行业,《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推动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在金融行业,2023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5号令“规定了内部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措施的基本要求。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加强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互联网行业,2023年,全国各省份也都陆续颁布了的相关政策指导意见,鼓励省内加快建设工业002265)互联网,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公司业务受益于国家总体政策及细分行业政策所带来的数字安全相关需求。
公司采取积极拓展战略,从数据采集领域向数据应用领域拓展,并取得了行业规模突破。在数据采集领域的国内市场,提升协议识别能力,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迭代升级优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扩大至流量分析、安全审计、资产指纹、漏洞扫描、安全管理、电信网及互联网反诈骗等多种场景,从单一行业市场扩大至多行业市场,获得各行业市场的高度认可。在数据采集领域的海外市场加强国际互联网应用协议研究,提升国际互联网的元数据提取能力,优化客户既有解决方案,迅速拓展宽带网产品和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在海外的规模应用。在数据应用和安全服务领域,大数据运营产品、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和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扩大产品种类和细分领域覆盖,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的宽度和纵深。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持续投入,产品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平台化能力进一步加强,巩固和提升了各产品的竞争力:
1)针对宽带网产品,一方面在架构上进行功能的模块化、组件化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容量和密度,优化升级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硬件平台;另一方面,提升产品应用感知能力,结合公司 AI创新赋能实验室的大模型能力,大幅拓展自定义及加密应用识别、解析能力。同时还扩展了针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旁路处置能力。此外,面向政企行业网络安全及运维需求的网络洞察矩阵系列产品、安全加速器产品和Mano智能运维产品也进行了更新迭代。
2)针对移动网产品,重构升级了空口采集分析产品的软硬件基础平台,实现了产品的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集成度、可靠性和性能表现,同时针对国内及国际市场进行场景化产品开发,优化整合制式组合、形态组合、功能组合,适配更多应用场景,陆续发布了全制式、全融合、全形态的移动网产品;推出宽频无线信号分析国产化硬件产品,满足政府部门国产化需求。在提升5G产品竞争力和拓展行业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
3)针对网络内容安全产品,丰富业务应用,在现有方案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价值,以快速迭代来满足客户的关键需求,引入 AI大模型新技术赋能业务应用XK星空体育。加大在物联网、车联网等新领域的拓展力度;提升行业监管基础上的产品服务能力,加大部委服务范围。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系统上,加强监管侧及执法侧快速协同能力,大大提升诈骗防范的成效。
4)针对大数据运营产品,公司对标国内权威标准升级了数据底座综合能力与信创适配范围,发布了业内领先的指标管理平台、基于大模型的知识库等工具;并创新性的用一套端到端的数据工程落地方法体系论串联起了各数据底座的能力,改变以往数据类厂商提供业务工具进行出售的商业模式,而是从客户实际的数字运营需求出发,实现从战略目标向下逐层拆解到绩效跟踪,向客户提供一套易落地的数据驱动决策体系。
5)针对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依托大模型与深度学习关键技术,重点优化数据分类分级算法;同时通过数据与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将安全运营各个关键节点工作指标与运营能力进行串联,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闭环。
为了更好的贴近和服务客户,公司分别搭建了传统业务及政企网业务独立的本地化的销售服务网络,持续强化销售服务能力,加强渠道部署力度,发展更多区域及行业生态伙伴,开拓了更多行业客户,增强了区域覆盖,产生明显成效。
公司坚持“以终为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实际业务需求出发,发挥产品间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将多年积累的数据提取、协议解析、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内容安全等相关核心技术应用于宽带网产品、移动网产品、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大数据运营产品、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中,提升了上述产品的竞争力并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同时,在已有成熟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坚持探索新产品新方案新市场,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宽带网产品:目前宽带网产品相关行业领域申请入围厂家增多,同时专用设备通用化发展方向成为趋势,行业整体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公司持续深耕特定细分行业市场,全程参与国家部委开展的流量可视化分析规范研讨、编写工作,并提前布局完成设备在网试运行,持续打磨宽带网产品在固网、移动网、物联网、车联网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信令分析、深度报文检测、协议识别、异常终端行为、非法接入、切片安全以及业务资产识别和协议检测等方面的能力。公司率先引入大模型理念,结合公司AI创新赋能实验室的大模型能力,大幅拓展自定义及加密应用识别、解析能力,保证了在公司所处特定细分行业市场厂家较为集中的情况下,赢得竞争先机。同时,公司面向政企的信息中心、智算中心的网络洞察矩阵系列产品在客户侧部署成效方面逐步提升,产品即插即用、弹性伸缩、灵活部署的模式改善了客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客户运维成本。
移动网产品:目前移动网产品市场参与厂商众多,具备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较少,研发能力多聚焦在特定产品,大部分厂商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方案以外部集成为主。公司在移动网产品市场深耕多年,始终立足自主研发,持续积累打磨技术和服务能力,是行业内极少数拥有空口信号及宽频电磁信号采集分析能力、装备全自主研发,同时具备海内外销售和运维能力的厂商。在行业内率先发布了2/3/4/5G全制式、全融合、全形态的产品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实现了5G相关产品的批量部署,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公司在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微型检测模块凭借行业领先的信号识别能力,实现规模化商用落地。宽频无线信号分析产品完成国产化替代,满足了行业客户安全、自主可控的需求,保持设备国产化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在国内市场,目前各厂商在产品方案上各有侧重,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客户对于内容安全与价值挖掘提出较高要求,并希望能够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业务系统提升效率。公司通过对优势市场项目的持续升级扩容与运维,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示范效应。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市场方面,相关客户对该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容量增长较快,公司通过引入AI大模型能力XK星空体育,进一步强化公司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行业监管方面,相关客户对该市场的智能化数字化需求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容量有所增长,公司通过开发新型业务系统,扩大业务覆盖度。在海外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行业内国际厂商,全球相关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广阔,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技术积累,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在协议识别、网络日志分析、网络内容深度智能分析、数据分析、业务呈现、项目交付及持续运维等方面形成公司的整体优势。公司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良好的交付与运维能力、先进的数据解析和挖掘技术,为业务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数据运营产品:近年来,国家层面在持续加码数据要素的建设,各省市也在响应国家号召,从机构建设到政策落地上开展了大量工作。而企业端则是面对整体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重视利用数据挖掘组织内部效率与运营能力提升的潜力。不论是传统的数据中台行业亦或是数据治理行业,当前行业集中度仍保持较低水平,行业的活跃参与者大致分为平台生态厂商、解决方案厂商和独立中台厂商三类。经过近几年对于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当前公司与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产品对比时,已处于均势状态,甚至在核心的指标管理、业务驱动理念等领域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公司深耕大数据领域多年,积累了制造业、石油化工、交通、创投、设计、审计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同时与主流的可视化、云平台厂家建立了良好的生态合作,推出多个重点行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方案。目前公司在国内数据智能领域及企业数智化转型服务领域具有突出市场表现,已连续两年入选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中台等行业图谱的典型代表企业。目前所获行业奖项已涉及中国信通院、DAMA中国、爱分析、数据猿等大数据行业权威渠道,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
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在网络安全市场,目前厂商众多,竞争激烈。传统的安全厂商还是标准化产品为主,缺乏对各安全产品的融合能力,公司从安全运营角度出发,研发下一代网络安全运营中心,与公司网络可视化产品协同,打通各安全厂商在市场上主流产品,实现日志统一接入、集中研判分析、威胁实时处置、策略统一管理等手段,并贴合用户实际,引入安全运营流程,实现网络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在数据安全市场,目前产品及服务厂商众多,但提供的产品以泛行业化的产品为主,缺少对于行业用户具体落地场景的研究;另外随着数据要素以及数据安全市场的发展与推进,面向某个数据生命周期阶段的单点产品越来越多,而数据流动场景越来越复杂,用户迫切需要数据安全统一管理与运营平台。公司基于对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场景的理解,以“技术+管理+运营”为数据安全治理思路,以数据安全分类分级为基础,结合数据流动态势感知能力,实现数据安全产品的统一纳管和数据安全运营,并将数据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同时,公司的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已通过可信数安认证,数据分类分级在首届“中国数据安全大赛-数据识别与分类分级”赛道中获得金奖。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自公司成立起就专注于“数据”和“安全”两个主题,产品组合全面覆盖了数据提取、数据融合计算及在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及服务,精通固网、移动网、大数据、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5G、人工智能及电磁空间等技术架构并了解其演进趋势,技术积累丰富。公司凭借多年积累形成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以及对通信、互联网协议和物联网协议的深度理解能力,可向客户提供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高性价比的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的预研和开发,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33.39%,研发人员人数达到64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55.69%。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85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已获软件著作权329项。
公司经过多年在网络可视化、网络内容安全、大数据运营、网络及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持续经营、创新和积累,已完成从数据提取、数据融合计算到数据应用及服务的全面布局。
通过公司长期的技术积累,产品的模块化、平台化形成的优势日益凸显,在宽带网产品的安全操作系统和数据转化平台、移动网产品的软硬件平台、智能数仓、数据中台和服务中台的组件化、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协议解析平台日趋成熟。
结合公司对行业应用的深刻理解,为公司产品的快速推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升了产品的研发效率,优化了系统整体性能,节约了客户投入成本,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在国内外均有成熟的销售和服务队伍,具备国内外工程服务和交付的成熟经验并持续优化,深谙市场特性和客户的采购流程,能够迅速将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持续为客户带来价值。同时,公司在海外市场拥有一支成熟的国际销售团队,对重点国家和区域的市场需求有着深刻地理解,公司拥有多年的海外项目经验积累,主营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海外细分市场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拓展“出海”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公司在国内较早从事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产品研发,较早进入海外网络内容安全市场,在产品不断应用中,与客户充分合作与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刻领会业务的发展演进趋势,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有充分理解。公司随着近几年的不断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与主要客户及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在目标行业均取得规模应用,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越来越有针对性和竞争力。公司通过国内外市场持续经营,参与国内国际各种专业展会,从全球视野进行市场需求的获取和分析判断,将公司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与客户的需求相结合,及时推出竞争力强的产品,确保公司始终处于所在细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公司进入行业较早,非常注重供应链建设。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建立了稳定的原材料及核心部件自购渠道。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每年会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定,建立合格的供应商数据库,并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完善的供应链管控能力使公司产品的可靠性和原材料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应对竞争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支撑。
公司党委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以来的历次会议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坚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引领方向,服务大局”的党建基本思路,推动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2018年公司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委的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前置程序,“三重一大”在公司治理中得到充分贯彻执行。公司党委一如既往地发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政治领导作用,坚持党建工作和公司经营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使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细则得到进一步完善。公司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 49.90%,主要是公司报告期内积极跟进行业政策,推进国内外市场项目签单与执行,部分合同于报告期内顺利验收并确认收入所致;
(2)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 0.67%,主要是公司产品性能和结构不断升级,销售产品中软件产品(含嵌入式软件)占比较高,使得本期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营业成本的降低;
(3)报告期内,税金及附加较上年同期增加 61.07%,主要是营业收入增长,缴纳的增值税增加,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也随之增加所致;
(4)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合计较上年同期下降 1.95%,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落实降本增效相关措施,同时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
(5)报告期内,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48.74%,主要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涨幅度较上年同期下降,产生的汇兑收益少于去年所致;
(6)报告期内,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 143.75%,主要是营业收入增长,缴纳的增值税增加,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步增加所致;
(7)报告期内,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下降31.14%,主要是保本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理财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8)报告期内,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下降123.82%,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9)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下降93.94%,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10)报告期内,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47.08%,主要是本期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11)报告期内,营业外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82.23%,主要是上年同期发生合同违约支出而本期未发生所致;
(12)报告期内无所得税费用,主要是上期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而本期未计提所致;
(13)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上年同期增加 172.78%,主要是公司报告期内签订和验收的订单增加,并且积极跟进收款,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增加所致;
(14)报告期内,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上年同期下降 179.99%,主要是报告期内到期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结构性存款投资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15)报告期内,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上年同期增加70.06%,主要是报告期内限制性股票回购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公司是国内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市场领先企业,是数字安全领域专家。在数据提取方面,公司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产品技术优势和行业先发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不仅可满足传统的运营商、数据中心、执法机构的可视化需求,而且可服务于新兴的智算云中心、边缘计算节点的网络可视化场景,还包括各政府机构及企业的网络可视化应用。同时,公司产品也覆盖了数据存储和计算、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应用及安全服务等方面,公司的网络内容安全、大数据运营、数据与网络安全等产品市场潜力较大。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公司产品核心价值的实现,体现为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因此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行业。此外,公司的网络内容安全产品和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所处行业为信息安全行业,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信息安全行业。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出“四新”发展目标。到2025年,一是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基础组件供给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二是产业链达到新水平,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三是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四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强部省市协同,引导各方加大资源投入。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2023年是确保国家“十四五”规划执行落地的关键之年,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催生出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强劲需求,为公司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023年,我国软件业整体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特点。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110,447亿元,同比增长13.9%;软件业利润总额为13,033亿元,同比增长12.9%。我国软件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较快增长,连续多月呈两位数增长,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同时,我国软件业还不断开辟新赛道,重构软件生态,赋能实体经济,加速形成软件新质生产力。
2024年,软件产业将保持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从国际看,全球合作加速演进,将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平台运营服务、云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释放新的国际市场空间。从国内看,随着网络强国深入建设,以及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数字化发展需求及工业等各行业应用需求的不断释放,将激发以软件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活力。预计2024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速为11%左右。
近年来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纲领性文件,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1年1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安排部署。规划中提出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重点方向包括了网络安全、5G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电子政务安全、数据安全等,涉及国家、经济、网络、数据、生态、公共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发展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国家政策和规划指引下,信息安全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12.4%。2024年随着国家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的力度逐步加强,预计政府对信息安全建设的支持力度将持续提升,同时伴随5G应用、大数据应用、AI应用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落地,网络及数据安全的形势愈发严峻,市场对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愈发迫切,共同推动信息安全行业迎来巨大政策性红利和发展契机。
国家《“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基础上,“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其中行政村5G通达率预计达到80%。持续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城市及重点乡镇10G-PON设备规模部署,10G-PON及以上端口数力争达1,200万个。加快应用、终端IPv6升级改造,实现IPv6用户规模和业务流量双增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预计达70%。加快扩容国际互联网出入口带宽,持续提升国际信息通信服务质量,带宽由2020年的7.1Tbps力争在2025年提升到48Tbps。
随着大模型、生成式AI等新技术的加快赋能,智能算力应用向各行各业拓展。算力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智算云中心、边缘计算节点、内容分发网络等基础设施部署将更加全局化、分布式化。算网协同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算力网络可视化的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热点。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面向企业端的网络可视化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根据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DBMR)分析,2023年全球NPB(网络数据分流、汇聚、转发)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4.51亿美元。
因此,随着“十四五”期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增长,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算云中心、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网络可视化市场的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形势更趋复杂,网情、舆情、反恐多重因素交织。根据最新发布的《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IDC预测,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对网络安全愈加重视,市场环境总体向好,网络安全作为未来新型基础设施稳定发展运行的基础也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不变。在2022-2026年的预测期间内,全球网络安全相关支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3%,预计2026年将达到2,875.7亿美元。根据Polaris Market Research的一项新研究,到2030年,全球网络内容安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302.8亿美元。犯罪和恐怖活动大幅增加等因素正在推动该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预测期内的市场增长。数字化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通信设备的日益普及,将创新业务和人们的交互提升到了新的水平。然而,这些进步也助长了非法网络活动的增加。
因此,网络内容安全市场未来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将把握机遇,积极投入,拓展广阔的网络内容安全市场。
2023年行业大数据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创新,行业大数据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规划方面,2021年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
政策方面,中央、地方发布一系列支持文件,对大数据产业、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成立,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安全长效运行机制创新,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从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自主探索的阶段,正式迈向了以国家体制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为引领,政府、市场和社会全面整合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新阶段。
2023年12月3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其中数字安全政策的推进,将带来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市场的繁荣。
在数据安全方向,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标准供给结构和覆盖范围显著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水平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从2023年年初的十六部门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到各地开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二十条”加速探索落地,以及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等等,数据要素、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安全等等无疑是贯穿全年的关注点。只有构建数据要素生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的流通使用,才能充分赋能实体经济。数据要素生态需要多层次的安全和合规保障体系,其中底层主要是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如可信计算环境、传输网络、云平台、数据平台等,需要从端、网、云、数等层面构筑对应的纵深安全防御体系;中间层主要是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如数据共享平台、开放平台、授权运营平台、交易平台、数据专区,需要进行隔离交换、API安全网关、WAAP、数据脱敏、数据集保护、API保护等安全保障;而最上层是数据要素流通活动,需要围绕数据供给、流通、使用等环节,需要匹配去标识化、分级分类、数据空间、可信计算、数据沙箱等安全技术,确保流通中的全过程安全与合规,预计2024年数据要素将进入政策密集推动期,相关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安全保障等市场将掀起新一轮增长浪潮。
网络安全是筑牢可信可控数字中国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也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其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速落地的同时,网络安全相关立法继续向体系化、纵深化发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颁布实施,在坚定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同时,也刺激了网络安全产业加速发展。同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元宇宙等新概念、新技术、新业态的兴起与推广给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细分领域的立法仍处于“进行时”。
2023年 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该试点险种主要包括网络安全财产类保险和网络安全责任类保险两大类。结合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发展实际,试点内容包括面向电信和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行业的企业类保险和网络安全产品、信息技术产品,以及网络安全服务类保险。未来网络安全服务加保险的模式必将成为安全工作的“最优解”。
综上,在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相关政策的要求和指引下,数字安全市场将会迎来长期的发展机遇。
公司将加大渠道生态建设力度,确保公司整体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继续加强资源投入,加快渠道建设和区域覆盖,在既有行业加大力度推动整体解决方案销售,同时持续加大政企网行业拓展力度;国际市场方面,公司采取传统行业和政企网行业并进的策略,一方面对成熟市场进行深度经营,强强联合,拓宽管道;另一方面选择性的拓展新市场新行业,快速复制现有成熟能力和方案,加强和新市场渠道的合作,凭借优势产品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突破,促成产品和解决方案快速应用落地。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数据提取、基于AI的数据融合分析计算及在国家安全、数字安全、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在数据源广度、数据处理深度、业务应用丰富度和整体方案闭环架构完整度等方面进行深度耕耘,融合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深入研究各个细分行业的需求,拓展数据挖掘和业务应用类产品。公司持续加大面向企业端和国际市场的产品研发力度,落实公司ToG+ToB双轮驱动的整体战略,为政府、运营商和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优质的业务应用及安全解决方案。
公司作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源动力。公司一直秉承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投入等视作一项长期投资的理念。公司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机制。在人才引进方面,公司采取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双轮驱动策略,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基于价值创造和责任结果进行价值分配,对标市场行情和标杆企业,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2024年,公司将充分抓住市场机遇,围绕公司总体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积极布局、稳步推进。
宽带网产品:持续提升产品的灵活性、开放性、先进性,并向智能化演进。在灵活性方面,各产品软硬件可灵活组合,弹性扩展,快速、高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在开放性方面,软件平台可集成第三方软件,硬件平台可向第三方开放;在先进性方面,面向 5G物联、5G-A等网络可视化应用场景,积极跟进协议标准演进,确保产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在智能化方面,结合公司AI创新赋能实验室的大模型能力提升加密流量的特征识别能力,基于AI助手的友好人机交互提升设备易用性,并可实现设备故障和网络异常的智能诊断。
移动网产品:持续提升无线智能识别及应用技术能力,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打造弹性灵活、易扩展的移动网软硬件基础平台。针对5G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全系列5G移动网产品的标准化、一体化、小型化和自动化运维水平,有效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电磁空间安全应用场景,持续优化无人值守及重要场所信号检测产品,拓展无人机信号等特定信号的深度解析能力,结合公司AI创新赋能实验室的大模型能力,自动甄别未知信号特征,不断满足细分行业应用需求。
网络内容安全产品:持续优化公共组件业务平台、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系统、网络态势分析系统、网间流量监测分析系统和数据质量监测系统,升级物联网和视联网的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继续加强国际电信网应用协议和互联网应用协议的研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引入AI大模型能力,持续赋能优化网络内容安全产品。依托数据中台、服务中台和公共组件业务平台,提高业务适配的灵活性,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新产品的商用进度。大数据运营产品:在基础数据底座方面,公司将持续开展核心组件的技术升级和信创适配工作,确保基础平台的完整性和行业先导地位得到巩固与提升。在数据应用方面,公司将围绕先进的“数据工程体系”持续加强研发力度。一方面,将加大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将基于大模型的多轮对话能力与指标分析相结合,开创全新的数据分析范式,为用户提供更深入、更直观的数据洞察。另一方面,将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助力客户深度挖掘各业务流程环节的潜在价值,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在BANI时代的内生“韧性成长”能力。综上,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数据解决方案,更好地帮助客户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推动合作伙伴在数字化浪潮中稳步前行。
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基于行业客户需求及痛点,并紧跟国家、行业最新政策要求,融合现有安全能力,全力打造下一代网络与数据安全运营中心产品及运营服务。优化升级研判分析、SOAR、零信任、终端检测与响应、数据分类分级管控、数据流转链路画像等为代表的产品和核心技术能力,加强对安全垂直大模型的持续训练,强化自动化运营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形成全新的安全即服务(SECaaS)的核心业务模式。根据金融、政府、医疗、教育、车联网等细分行业安全政策导向和要求,公司将继续探索轻量化安全服务模式以及场景化的安全原子能力,致力于打造更符合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针对国内传统市场,深入贯彻“直销+经销”的营销模式。直销方面,在优势行业市场地域,进一步提升本地化营销服务能力,加大市场纵深开拓,坚持并强化“以终为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升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和响应效率,提升客户的服务质量,增强客户黏性。经销方面,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的生态合作伙伴,通过规范的渠道管理政策,将优质的产品服务传达一线客户,最终实现客户、伙伴、公司三方共赢。针对国内政企网市场,持续扩大公司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通过各地多个销售中心,增强市场辐射范围和渗透能力,有效提升销售业绩。同时,优化政企渠道合作政策,挖掘优质渠道合作伙伴,并不断拓展合作生态圈。
在国际市场方面,深化公司国际化市场发展战略。立足优势市场,加强市场渗透,构建区域辐射效应;持续加强产品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对标国际主流厂商,提升产品综合实力;优化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黏性;积极布局新市场,打开空白市场新局面,创新拓展业务新方向;利用先发“出海”优势,吸纳国内优质合作伙伴的产品解决方案,打造“出海”生态圈;挖掘海外优质渠道,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拓宽海外市场经营地图。
通过上述市场举措力求更好地服务客户,打造公司品牌,落实“ToG+ToB”双轮驱动、国内国际均衡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
根据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规划,遵循人员规模与业务规模相匹配、人员质量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以及技术领先战略,通过专业化、业务化、战略化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实践,为公司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撑与保障。重点增强招聘端定向人才识别与获取能力,精准满足公司人员需求。开展组织与人员盘点,做好人员分层分类管理,提高人岗匹配度;强化目标与绩效管理,健全绩效跟踪与反馈机制;加快培训体系建设,丰富培训形式与内容,关注培训执行效果,增强场景化培训能力,推进知识资源共享,夯实销售端、管理端等重点培训领域;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与领导力,完善干部选拔、任免、考核、评价机制。
公司已经形成了锐意进取、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增长,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将管理改革措施落地固化,根据市场战略和产品战略,调整并优化组织架构,以应对公司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改进创新机制,推动公司技术和产品创新;通过管理咨询、分层次的外部培训和内部研讨,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规则、团队、坚毅、争先”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内部运营效率和外部竞争力;通过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挖潜增效、降低成本,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平安银行约140亿、宁德时代超200亿、同花顺股利支付率超过80%……深市龙头企业“大方”分红起表率
蔚来联手宁德时代研发15年长寿命动力电池 解决寿命问题 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
北京朝阳警方:已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高管等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已有1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750.74万。